|
系列教程#05
01 Photoshop图层初识
02 图层的选择 03 图层层次关系 04 图层不透明度 05 图层链接 06 图层对齐 07 合并图层 08 锁定图层 09 使用图层组 10 使用图层复合 11 关于图层面积与可视区域 12 概览Illustrator与GoLive图层
本页操作速查
|
出于制作的需要,我们经常要将一些图层排列在同一水平或垂直线上,我们将左眼的位置单独往上方移动一些,如下左图。这样两个眼睛就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了,现在来使用对齐功能。注意如果图层处于隐藏状态是无法参与对齐的。
那么这三个按钮的区别何在呢?其实它们是依据图层中像素的面积大小来安排对齐方式的。由于我们这里的两个眼睛层的像素面积是相同的,所以看不出区别。为了让效果明显,我们将左边的眼睛缩小一些并更改颜色。
在缩小了一只眼睛后,我们再将另外一只眼睛的颜色改变一下,在确保正确选择了图层的前提下,使用色相/饱和度〖CTRL U〗,将色相随便调整到一个数值(如下左图是调整为+50的效果)。
为什么不介绍左对齐、水平中齐、右对齐的效果呢?大家把书本或者显示器旋转90度再看上右图就可以了。 有没有想到一个问题:既然是对齐,那么谁和谁对齐呢?换句话说,是小眼睛对齐大眼睛,还是大眼睛对齐小眼睛?这两者咋看起来没有区别,可是这牵涉到一个移动的问题,既然是对齐,实际上就是一种自动移动图层的操作,那究竟是小眼睛移动去对齐大眼睛,还是大眼睛移动去对齐小眼睛呢?
确定好基准层是很重要的,否则对齐的效果会有重大差别。另外,虽然对齐操作可能会涉及到多个图层的移动,但在历史记录中只算作一步。 我们看到排列对齐的按钮有12个。可是我们现在只能选择前面6个,后面6个无法使用,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后面那6种属于分布方式,必须有三个以上的层链接才有效。大家可以自己先试试看,我们将在以后的实例中学习使用。 Photoshop提供了智能参考线(CS及更早版本不具备),这是一种根据图层内容自动判断对齐方式的功能,非常实用。下面我们来学习如何使用它。 0532现在我们分析一下智能参考线的原理,它实际上就是找出图层内容的边界和中心,将每个图层内容以横竖各3条共9条隐形线贯穿形成。以下左图的例子来说,图层最顶部就是X1,最底部是X3,最左侧是Y1,最右侧是Y3,由X2和Y2共同形成的就是图层中心点。这样在移动过程中,Photoshop自动对比所有图层中这9条隐形线,并互相对齐。对齐的表现就和我们以前建立过的普通参考线一样,在靠近相应位置一定距离时会产生吸附效果。
除了可以在移动图层时提供参照之外,在创建选区的时候智能参考线也可以发挥作用,原理其实就是将选区也看作是一个有内容的图层来参与对齐。如下2图是在创建选区时出现的参考线,下左图表示选区的Y2线与正圆的Y2线及其下方图层的Y1线对齐,下右图则表示选区的X2线与正圆的X3线及其下方图层的X1线对齐。 自愿点击您喜好的广告内容,可同时使教程作者受益。 |
![]() |
|
1997-2005 保留所有著作权 闽ICP备05016442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