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声明:教程及资源的图文版权为邓嵘个人所有,在此仅为学习交流所用,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以此内容用作商业行为,可以转载但请于醒目处注明:“本文来自《职业之道》,作者:邓嵘(网名drkiller)”,谢谢合作! |
|
|
职业技能:初级修图 | ||||||||||||||||||||||||
作者:邓嵘(网名drkiller) 准备知识:Photoshop基本操作 学习难度:中级 声明:教程及资源的图文版权为邓嵘个人所有,在此仅为学习交流所用,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以此内容用作商业行为,可以转载但请于醒目处注明:“本文来自《职业之道》,作者:邓嵘(网名drkiller)”,谢谢合作! > 修图概念 工作中许多用于设计的图像由于各种原因,总是会存在一些缺陷而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利用平面软件的相应功能把图像修饰到满足设计要求的工作就称之为“修图”。 其实就广意而言,凡是修饰图像的工作都可以称之为“修图”,在本书中“修图”专指去除图像中的杂点、污迹或不需要的部分,又或是修改某个局部甚至是造假。这是一项非常专业的技能,如果用得好,移花换木、篡改乾坤也不是件难事(见下图)。 去杂色
修改局部:
修图主要方法: 滤镜中的去斑命令 图章工具 选区操作 修图工作原则: 要尽可能少地破坏或改变图像来达到修图目的,以看不出任何修图痕迹为最高“境界”——嘿,这些图天生如此,没人动过手脚,难道不是吗?
> 去斑命令修图 介绍 专业图片放大后都会看到大量的小色斑,见图 2-10-2-1 和图 2-10-2- 2,这是由于拍摄的“正片”颜色实际上是由许多颜色小颗粒组成的,经扫描进入电脑后就形成了这些令人烦恼的色斑了。 操作 选择菜单:【滤镜 > 杂色 > 去斑】( Filter>Noise>Despeckle ),效果如下图。
操作要点:这个命令完全自动执行,无法调节或控制,但可以多次重复操作,去斑的效果会不断累加,也就是说多次重复可以去掉稍大一点的色斑。 关于多次去斑 去斑命令只能去掉较小的斑点,它是针对全图像工作的,所以对大量的、直径小于 5 像素的小色斑有特效,而对于大色斑无论重复使用多少次都无能为力。 需要多重复操作时,可使用 Ctrl+F (重复运行上一次滤镜)。需要注意的是,多次去斑会大大降低图像质量,必须谨慎使用。
> 班点修复工具( Spot Healing Brush Tool ) (CS2) 快捷键: J 。 介绍 修图简单快捷是其最大的优点,但相应的控制性和自由度都受到一定限制,缺点是修图的质量还不够专业,操作时把光标对准班点涂抹即可,如果不够干净可以多抹几次,如图 2-10-3 。 班点修复工具操作
> 图章工具修图 图章工具( Clone Stamp Tool ) 快捷键:S 。 按钮内切换工具:Shift+S 。
介绍 去斑命令对付小色斑还可以,而对于大的点斑、色块就必须用到图章这个专业的修补工具。
图章工具设置
|
工作原理 工作时,必须先选取一个取样点,然后把取样点上的图像复制、粘贴,并覆盖需修补的地方,这个有趣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不断地用图像其他地方的“皮”来修补自己的“疤”,所以修补的效果非常自然。
操作 第 1 步:按住 Alt 不放,单击图像获得取样点。 第 2 步:松开 Alt ,单击或涂抹修图点,修补图像,如图 2-10-5 所示。
!图章工具修图标准动作
去杂色操作技巧 工作内容:把原图中的黑色“痘痘”去掉,操作如下图 所示。
笔刷设定 1、笔刷直径的大小应设为与杂点相当,这样修图的效率和准确性都能有保证。 2、笔刷硬度设低一些 ( 如 0%) ,这样修图边缘的过渡会比较自然。
操作要领 取样点到修图点的距离:一般来说是距杂点处越近颜色会越接近,但是如果取样点太近容易把杂色也拷贝进来,所以取样点距修图点应该保持 1 个笔触直径以上的距离是比较安全的(见下图)。 笔刷直径与取样点距离操作
单击操作 图章工具修图时,可以单击鼠标修图,也可以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涂抹修图,对于面积不大的杂色,单击操作更具有良好的可控制。
取样点与修图点的方向 应选择与杂点处颜色相似的地方,注意观察图像颜色变化的方向规律,在与杂色点颜色变化不大的方向上寻找取样点。
双向取样点修图动作
注意观察图像的颜色变化方向,以修图点为中心,取样点可以在这个方向上的两端来寻找,双方向修图能得到两端都过渡自然的修图效果,是推荐操作。
手指缝处难点操作详解
取样点方向的准确与否有时对修图的优劣有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对于线状的图形。
牙齿处难点操作详解
注:如需了解更多 中级 和 高级 修图技术,请阅览《职业之道》一书。 |
|
© 本网页为邓嵘版权所有, 在此受权给 Blueidea.com. 发布及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