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速度的渴望永远是没有极限的。尽管现在主流CPU的频率已进入GHz时代,其运算速度也能胜任绝大多数软件的要求,但是以INTEL和AMD为代表的CPU制造厂商们,仍在争先恐后的带领CPU迈向更高的主频和更快的速度。
随着CPU主频的一路狂飚,很多PC爱好者都会想把两、三年前的购买的爱机进行一次全面升级。最主要的就是升级CPU和与其配套的架构。可是,在升级之前,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你的PC确实发挥出她的最大功效了吗?升级后你就能在新的平台上完成更多甚至数倍于以前的任务了吗?与此同时,那些PC已经是最新配置的朋友们,你们的PC也发挥出她最大的潜力了吗?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甲、乙都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同时受领了一个相同的任务,需要大量依靠PC的协助完成。甲使用的PC为Duron?650级配套主机系统;乙使用的PC为P4?2GHz及配套主机系统。两套系统均为最优化配置。甲乙二人业务能力相当,但甲的计算机知识要比乙丰富。两天同时展开任务,结果却是甲提前一天完成。为什么会是这样?乙的PC性能比甲的要好几倍!事实上不难理解,在这个工作流程中——其实在每个由计算机参与的工作流程中都是这个道理——真正决定一套PC的工作效率不是单纯的主机运算性能,而是还要加上用会对PC系统娴熟和科学的操作方法。又比如压制DVDRip(刻DVD)是非常考验PC系统性能的工作,单纯的说一套PC系统要多就才能压制出一个DVDRip作品是没有意义的。一个刚学会压制的用户和一个能熟练制作DVDRip的用户,两个人的制作时间是绝对不一样的,即使初学者使用的PC系统运算能力比对方强很多,也为只能在总的制作时间上取得优势。因为着这两个例子中,获胜者无形之中不自主的开启了另一个CPU——思路。而另一方或许没有意识到这个CPU的存在,或者,频率没有对方的高。
花上述篇幅来举例就是想告诉大家。PC只是一个工具,它的价值体现在工作效率上,当他参与到一个工作任务中,它并不能完全决定你的工作效率,最后起作用的应该是两个CPU综合运作的结果:物理及智能的。——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后者占主导地位。简单的说:工作效率=PC性能+操作性能。(省略若干无用内容。)
那么,到底什么是另一颗“CPU”呢?怎样联系才能提高这颗“CPU”的频率与性能呢?准备好你的思路,一下就为你打开另一颗CPU。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这里把实现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微操作与宏计划。同时假定系统都已经达到最优化。
一、微操作
“微操作”在这里的概念特指用户为完成某一任务,使用鼠标、键盘等终端输入设备进行控制的若干个过程细节。比如移动鼠标,按下键帽等。优化为操作可以有效的减少鼠标的移动距离、点击次数等,从而大大提高你的操作效率。


1.“上”与“下”的哲学
请把你的工作任务栏固定在屏幕的顶端,若不是通常的底端。Apple?MAC一直把任务揽放置在顶端,这就不只是为了显示与Windows的不同。我们知道,在几乎所有软件的运行窗口中,工具栏都是在最顶端的,试着用鼠标从开始菜单中打开一个WORD文档,然后关闭,再打开一次或者别的程序。图表1种用直线记录了这一过程。和任务栏在底部的时候比较(图2?Windows的默认情况),用这两幅图中,应该就能看出来不同了吧。不要小看这稍稍缩短的距离。科学的操作至少能缩短1/3的总长度,更短的距离就意味着更快的工作效率。

出处:蓝色理想
责任编辑:moby
上一页 下一页 更有效的使用电脑 [2]
◎进入论坛计算机技术版块参加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