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后侧光。又称侧逆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侧后方,能使被摄体的一侧产生轮廓线条。使主体与背景分离,从而加强画面的立体感与空间感。
E、逆光。又称背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后方。能使被摄体产生生动的轮廓线条。使主体与背景分离,从而加强画面的立体感与空间感。
F、顶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上方,如中午的阳光。
G、脚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下方,自然界常见于水面的反光。
3、主体的视觉效果

构图,最重要的是拍摄主角(即主体)应放在什么位置,这就是主体的定位。在一幅好PP中,一般来说,应该用一个最吸引人视觉注意力的中心点,即“视觉中心”。
我们常见的画面中视觉中心的位置,可采用九宫格的“三等法”,构成井字形状。即在一幅画面上用纵横各两条线组成井字,那么井字中的四个交叉点,就是排布摄影主体位置的最佳点。
为了达到画面的视觉效果,还要注意前景与背景的运用。前景是指处于主体前面靠近镜头的景物,它是帮助主体反映季节特征、地方特征,促使观众产生联想、产生意境的效果。背景是画面上主体后面的景物。它是画面的组成部分,用以衬托主体。注意背景要简洁,要与主体有鲜明的对比,它有提高主体视觉效果的作用。
4、线条的形式效果
自然界的很多物体一旦进入我们的镜头 ,很明显的形成了线条结构。常见的构图有以下几种:
A、三角形构图


出处:迪派影像
责任编辑:bluehearts
上一页 摄影中的构图技巧 [3] 下一页 摄影中的构图技巧 [5]
◎进入论坛摄影技术欣赏版块参加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