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这篇文章前我特地搜索了一下经典的帖子,发现了啸转发的一篇帖子,是关于windows启动的。其中谈到了boot.ini,关于此文件,我还想再补充一点,就是关于ARC命名规则的详细解释,了解这个,可以更好得编辑boot.ini用以管理windows的启动。
常见的boot.ini格式如下:
[boot loader] timeout=10 default=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2)\WINXP [operating systems] multi(X)disk(Y)rdisk(Z)partition(Q)\WINXP="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fastdetect SCSI(X)disk(Y)rdisk(Z)partition(Q)\WIN98="Microsoft Windows 98" /fastdetect
其中[boot loader]在啸转发的帖子中已经有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以下着重介绍[operating systems]部分。
1.partition(Q) 表示操作系统的系统根目录所在的分区在同一快硬盘上主分区的顺序号(Q从1开始)。 2.rdisk(Z) 若以multi开头,则Z植表示操作系统的系统根目录所在的分区所在的硬盘在同一个磁盘控制器上的硬盘顺序号(Z从0开始)。 若以SCSI开头,则Z值无意义,恒等于0。 3.disk(Y) 若以SCSI开头,则Y植表示操作系统的系统根目录所在的分区所在的硬盘在同一个磁盘控制器上的硬盘顺序号(Y从0开始)。 若以multi开头,则Y值无意义,恒等于0。 4.若计算机中既有IDE盘又有SCSI盘(或只有IDE),且BIOS中SCSI的设置设为enable,则以multi(X)开头,其中X表示操作系统的系统根目录所在的分区所在的硬盘所在的磁盘控制器在同一磁盘控制器上的顺序号(X从0开始计数)。 若计算机中只有SCSI控制器,则以SCSI(X)开头,其中X表示操作系统的系统根目录所在的分区所在的硬盘所在的磁盘控制器在同一磁盘控制器上的顺序号(X从0开始计数)。
出处:蓝色理想
责任编辑:蓝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