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职攻读新媒体艺术设计硕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研究生课程研修班
 【新媒体艺术设计】
 本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信息产业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支柱产业。在工业化时代结束后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与internet的普及,新兴的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它已成为本世纪最具生命力与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为了适应信息产业发展对于艺术设计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为了发展和推进我国的新媒体艺术设计事业,提高信息产业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审美素养,给广大相关学科的人士转入新媒体艺术设计行业提供一个学习提高与交流的平台,经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批准,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举办新媒体艺术设计研究生课程研修班”。 【招生对象】 1.       在高校及其它文化事业单位从事数字艺术、设计、教学及科研等方面做出成绩的人员。 2.       在各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电子工程、信息、网络、游戏等相关行业具备一定网络与编程经验的人员。 【报名条件】  1.       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并能坚持在职学习; 2.       获得大专以上学历者,旨在提高本人业务素养。 【培养方式】  
| 授课形式 | 自学与集中授课相结合 | 学制及授课地点 |  
| 周末授课 | 周末时间集中授课(寒暑假及国家法定假日除外),其余时间在职自学、完成作业 | 1. 学制一年半共三个学期,2006年3月春季学期开学
 2. 授课地点: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校内 |  【学习周期】 2006年3月 ------  2007年7月 【证   书】 研修班结束,完成全部研修项目且成绩合格者,由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颁发研究生课程研修班结业证书。符合国家关于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规定的条件者,可以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的有关程序申请硕士学位。 【课程设置】  学科基础课:中西美学比较、当代西方艺术思潮、新媒体艺术概论 专  业  课:互动艺术研究、映像艺术研究、声音艺术研究、课题研究与创作 选  修  课:语言与编程、flash与互动、Java与互动、interface design、Maya、AE、 【师资队伍】  学科基础课: 郑晓华:徐悲鸿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东方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教授,艺术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祝东平:徐悲鸿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许  鹏: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旭晓: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课: 童  岩:徐悲鸿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副主任,新媒体艺术工作室负责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徐  珂:著名网络设计师,徐悲鸿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工作室特聘教授。
 丰江州:著名新媒体艺术家,徐悲鸿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工作室特聘艺术家。
 陈底里:著名新媒体艺术家。徐悲鸿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工作室特聘艺术家。
 曾沐阳(蓝色理想):资深网络设计师,蓝色理想(www.blueidea.com)站长。
 郝晓伟(ChinaUI):资深UI设计师,CHINAUI.COM站长。
 等业界资深人士与专家负责教学工作。
 新媒体艺术学术顾问:Sam Carter: 加拿大新媒体艺术家,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Max Kazemzadeh:美国北德克撒斯大学视觉艺术学院教授,新媒体艺术家。
 Alan Summers:英国北威尔士高等教育研究院动画与多媒体艺术教授。
 岗田 博智:日本资深新媒体艺术策展人,佳能新媒体艺术展评委,新媒体艺术学博士。
 苏  阳:资深艺术策展人,798艺术节、大道现场节策划。
 【收费标准】 报名费人民币100元,学费人民币20000元。研修班正式开学上课后,学员因故不能坚持进修,视做自动放弃学习,不退研修费。 【报名办法】 1、 报名时间2005年10月25日 —— 2006年1月15日。
 2、 提交个人作品 将个人作品(或有关新媒体艺术方面的论文)刻录在光盘上,并注明完成作品的时间。作品光盘随其它相关材料一同邮寄至指定的报名地址。 3、 相关报名材料①填写好《研究生课程研修班报名表》一份,单位人事部门须在“同意报考栏内”填写意见,并加盖公章;照片骑缝处也加盖公章;
 下载报名表:www.designran.com/12studio/master_form.rar
 ②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注意:开学时必须携带学历、学位证书原件、身份证原件以供复核);
 ③身份证复印件;
 ④相关工作业绩及科研成果证明材料;
 ⑤同一底版近期正面免冠一寸照片4张(背后注明姓名和报考专业)。
 4、 报名人员应在报名截止日前,将报名材料及报名费100元交至(或寄至)徐悲鸿艺术学院办公室(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办公室  邮编:100872)(建议外地考生用特快专递,以免贻误)。 5、 说明:函报者须将以上报名材料和报名费汇款凭据一起装入材料袋,并将本人紧急联系电话和联系地址写清,注明“新媒体艺术设计研究生课程研修班”字样,不得分开邮寄,报名材料一律不退。 【考核及录取】 1、 录取原则:招生审核小组将根据申请者提交的个人作品并参考工作业绩和有关科研成果,择优录取。  2、 招生小组在审查报名材料后,于2006年1月底寄发录取通知书。 3、 本课程研修班的招生名额为每期20人。 【联系方式】 报名时间:2005年10月25日 —— 2006年1月15日。报名表下载:www.designran.com/12studio/master_form.rar
 手机咨询:139-0133-7264(童老师) 1367-1152-152(徐老师)网络咨询:digiart@163.com  (e-mail)   \  xu515@hotmail.com  (MSN)
 
 电话咨询:人大徐悲鸿艺术学院媒体艺术工作室: 010- 6251-3836
 人大徐悲鸿艺术学院办公室: 010- 6251-3859
 人大徐悲鸿艺术学院教务科: 010- 6251-5278
 报名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办公室   邮    编:100872
 中国人民大学网站: http://www.ruc.edu.cn人大徐悲鸿艺术学院网站: http://www.xbhruc.com.cn
 媒体艺术工作室BLOG: http://blog.hexun.com/studio12
 研究生课程以及申请硕士学位的相关说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网站:
 http://pgs.ruc.edu.cn/pages/zzsq.php3
 出处:蓝色理想
责任编辑:蓝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