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状告263集团,二十万悬赏大赛成骗局?
b&t一纸诉状将263集团送上被告席,此案将于2006年3月30日在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2004年6月的这次比赛创造了很多记录:8万元的头奖金额、260多件参赛作品、大批知名闪客参加比赛、作品点击率极高……评委一致评选获得第一名的b&t(www.xxbt.com)作品《大.海》更是在网络上点击量超过数百万。
但最引人注目的,却还是比赛的结果:在前期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的主办方——263网络集团上海分公司,在比赛结果公布后陷入了四面楚歌,面临着来自参赛者、获奖者、协办方和部分评委的愤怒和指责。
263“YOYO”杯中国原创沟通生活创意大赛——一场原本堪称Flash界盛事的轰轰烈烈的比赛,最终演变成了口水战,并有草草收场的嫌疑。这戏剧性的转折究竟因何而起?记者开始调查。
缘起:大奖空缺
263“YOYO”杯中国原创沟通生活创意大赛是263网络集团上海分公司举办的一次比赛,主办方263网络集团上海分公司以“我们爱沟通、我们爱生活”为主题,面向全国征集邮件妙语、Flash、漫画、DV等多种原创作品,借此为263电子邮件宣传。按照263的宣传海报,比赛将在5月下旬结束,并在5月28日举行盛大的现场颁奖典礼。
对于参赛者来说,比赛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奖金的丰厚:比赛分为商业传播组、沟通文化组进行,而商业传播组的头奖“‘梦想天才’商业
传播白金奖”的金额达8万元,这在历年的同类比赛中,委实是不多见的。也正因为如此,其卡通、B&T、林℃、拾荒工作室等众多有名的闪客(Flash一词原有“闪光、闪现”的含义,因此做Flash的人被称为闪客)提交了作品,使得这次比赛真正称得上高手云集。
不过,最后引发闪客们愤怒的,也正是这8万元的巨奖。7月13日,263上海分公司公布了比赛的最终结果,在最受人瞩目的“‘梦想天才’商业传播白金奖”空缺,得主是“藏龙卧虎”,与此同时空缺的还有商业传播组银奖。
参赛的闪客们并不能理解263方面的幽默和苦心。期盼落空的心理失重,无法接受的解释,让他们对这次比赛其他方面的不满也迅速高涨起来。
7月16日古墓、拾荒、哎呀呀作为闪客代表与263方面进行了交涉。但结果显然不令人满意,因为在之后的几天,闪客们的情绪似乎并没有平静下来。在比赛的主论坛中,质疑、抱怨的帖子依然不断出现,乃至出现了大奖空缺是263有预谋的决定的说法。
焦点:“商业传播”
前去与263进行交涉的古墓和哎呀呀是本次比赛的评委,其中古墓还是比赛协办方“闪吧”(flash8.net)网站的站长;拾荒则是本次比赛的参加者,并且获得了“沟通文化组”的“最佳幽默奖”。因此,这个闪客代表的组合颇有些耐人寻味。
而双方交涉的焦点,自然是8万元大奖空置的问题。263再次给出了解释:在参赛的作品中,实际上并没有适合263商业传播的作品。而这个解释,显然引发了闪客们的另一轮质疑:什么是商业传播?为什么在这么多的参赛作品中愣是选不出符合要求的?是谁来决定参赛作品是否符合大赛要求?
按照263赛前的公告:“大赛最终获奖精英将在 5 月底产生,大赛主办方还特别邀请了美术院校教授、著名广告公司创意总监、漫画家雪翎及著名闪客小小、古墓、边城浪子等组成实力强大的评委团,对整个赛事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活动,并将在大赛最终的饕餮晚会上公布所有获奖名单”
对于263单方面决定奖项空缺,市场部经理史敏赛后告诉记者,奖项的空缺是由于没有作品符合要求。而对于评委参与质疑,她做出了这样的解释:评委“对商业传播的含义和要点把握肯定不如我们,所以他们在美术等方面打过分之后,就交给了我们。我们严格按照评奖细则评选,最后得出了头奖空缺的结论。”263赛前赛后态度的转变,让闪客们对赛前的公告的真实性产生质疑:“按照263赛前公布的比赛信息:评委团将对整个赛事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岂不是有欺诈的嫌疑。”
思考:谁来规范比赛?
“我要是参赛者的话,也会讨个说法。”同样身为评委的小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他表示,闪客们参加各种比赛,并不仅仅是为了和其他闪客沟通、体现自己的实力,拿奖也是很重要的动力。263在赛前没有对要求表述清楚,大奖空缺又没有强说服力的解释,自然会引发对主办方的质疑。在整个事件中,小小一直保持中立,他的话似乎更能帮助我们理解闪客的愤怒。
但作为主办方的263也是委屈的:自己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举办了这次比赛,本是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扩大自身影响力,却因为奖项的处理让事件的走向发生了逆转,落下了满身的抱怨。
编辑评语:有欺诈性质的设计比赛、FLASH比赛都是不少,有的比赛甚至连奖都没有发就人间蒸发了。但这次263事件是比赛丑闻中金额最大,影响最大的,电脑报曾专门报导过此事,但263仍无动于衷。而作为协办方的闪吧,自此以后很少举办FLASH比赛。一晃二年过去,参赛者还是协办方都没有恢复信心。此事最终没有不了了之,真是幸事。作为集团企业,要做一个商业活动,自然应该有执行到底的勇气。大奖空缺实在无聊,归根结底参赛者总是弱势群体,不能任主办方随意决定结果。
此官司不论结果如何,道理却是很清楚,企业无论大小,欺骗网友的结果实在是得不偿失。
出处:
责任编辑:蓝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