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图查看大图
创造力是孕育创新的重要载体。然而,我们的文化一直对于批判性思维的过于强调,这在无形中抑制甚至抹杀了“创造力”的发展。尽管如今的商业模式仍然受到复杂的全球化运营模式和商品化进程等因素的主导。然而在信息时代产业不断壮大的时代趋势引领下,创造力再一次获得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而今,创造力被认为是信息产业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与此同时,有专家指出,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创造力将会成为企业获取成功背后关键的动因(*1)。
哪些是构成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广泛学习、扩大思维界限,以及培养图形化思维,简单来说,是将平日生活中观察到的方方面面想象成思维的各个零散的点,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在脑海形成图形,就是图形化思维。这不仅仅是我们想象的和看起来的那么抽象或简单,涉及到潜意识的培养与锻炼,需要我们暂时地脱离逻辑思维,就像爱因斯坦在写《相对论》时的经历一样,需要通过漫长的心理酝酿和培养。此外,一旦你闪现灵感或是想法,能否清晰地向他人表达与阐述也很重要。
孕育一个好的想法并使之商业化,对创意及创新产业来说,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产品开发以及创新事业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实施方案建议。
1、辨别(Identify)
有意识地观察人们在真实环境下的行为模式。例如,设置一些真实的问题场景,必须是一些棘手的麻烦问题,而且最好是紧急的问题,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才会真的感受到“痛苦点”,给予真实的反应行为。专家将这一类方法称为客户体验。
2、收集(Collect)
尽可能多地了解与问题有关的各种信息。详尽且全面地收集相关的各种不同方面的知识。避免立即做出决定或用思维定势进行判断。在这一阶段,仅仅只需要收集知识点,信息点。
3、审视(Exame)
大多情况下,我们都处于图形化思考阶段。依据个人的经历脑海中形成各自的图象。而善于处理问题者通常会根据自己丰富的经验,采用“T型”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图像是建立在个人在各个领域多种经验与深度体验相互综合的基础之上。
4、深思熟虑(Incubation)
这并非要我们就一点问题反复琢磨,相反,它指的是需要用更为冷静沉稳的态度来看待问题,必须善于随时随地从死胡同里面脱离出来,听听音乐、慢跑、去海边走走或是睡一觉。让潜意识取而代之来进行工作,这有助于将工作中被忽略的点在脑海中形成连接。
5、检索(Retrieve)
等!等待灵感的出现。这听上去或许有些随意、不负责任、不可思议,但我们讨论的是让大脑替我们工作,尤其是对于那些无法用逻辑思维得知的领域,经验告诉我们:“冥冥之中,它会出现!”
6、寻找差异(Differentiate)
要让你的价值主张脱颖而出,就不得不依靠差异化来实现。清晰地说出你的主张与其他最不同的点是什么,并且,要用战略定位句型进行表述。
战略定位句型=目标受众 + 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就是最与众不同的那个特点)+ 阐述原因(为什么觉得这个特点与众不同且行得通) + 品牌的风格
7、计划(Plan)
对于高效率的团队来说最佳的规划工具莫过于有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式。通过不断的更迭及改善,来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团队可以创建PRD(产品需求文档)或是项目简报的做法达到此目的。
8、执行(Execute)
为了促进企业在创新性方面的领先力,企业通常会采用的做法是:对企业内部几个具有创业家特质(entrepreneurship)的人员划分成几支小组,设置一系列关于企业运营的真实场景,分别将小组置身场景之中,在场景中对成员施加相应的压力,迫使其面对问题,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企业内部组织正面临一次重大的危机状况, 或是直接面对最前沿的客户和消费者,与他们互动沟通,应对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9、后续跟踪(Track)
这是系统且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有别于老式的规划,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可衡量的体系化反馈模式,方便企业获得信息,随时改进。
最后,同样运用图形化思维,把以上的九个方面联接起来,形成综合的思维图形,综合运用于实际工作场景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持续地锻炼和提升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
附:
创新,是成功占领市场的决定性因素
Peter Drucker在1954年出版的,名为《Practice of Management》一书中,他这样写道:“所谓的企业具有两个,也只有两个基本功能:营销和创新。”自那时起,此条理论百试不爽。创新直接依赖于创意。不仅是在孕育灵感的初期,在实施的每个阶段同样如此。
我们的文化过分的强调批判性思维,而排斥创造性思维。毫不吃惊的说:在信息时代,这是引领成功的关键要素。但随着时代的改变,思维也随之变化。专家认为一个新的概念时代已经出现。根据IBM的报告显示,在采访了60个国家1,500名CEO之后,创造力是仅次于技能之后,最受追捧的新星。
本文链接:http://www.blueidea.com/tech/site/2011/8606.asp
出处:互动中国
责任编辑:bluehearts
◎进入论坛网站综合、网页制作版块参加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