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构图

构图技法方面已经有很多专著了,无需我赘言。我在这里分享一些实际拍摄过程中积累的感想:
- 在立意过程中养成上述思考习惯,将极大地有利于帮助构图。比如,分清场景中的核心元素和辅助元素,就能帮助我们顺利地提炼出主体、陪体。实际上,很多情况下立意与构图是同步或穿插进行的;
- 主体(兴趣中心)的位置必须突出。可以放在“黄金分割”的交点上,也可以放在画面正中或其他位置,完全视创作意图而定。
- 只保留必要的陪体,使得画面简洁、有序;
- 要注重画面的整体平衡感。当然,某些主题需要特意营造某种不平衡感,则不在此列;
- 善于运用前后景、景深以及将观者的视线导向主体的视觉引导线等元素,营造画面的立体感。前景有时还能起到很好的平衡画面的作用;
- 构图不要太满,风光摄影多数情况下画面要有留白;
- 留意水平线在画面中的位置高低,以及是否处在水平状态;
- 自己认为好的场景,我通常会横、竖构图各拍至少一张,以备不同用途;
- 我从一开始就要求自己严谨构图,从不采取随意拍摄、后期再来做裁切出品的方式。因为,我希望能够直接用观片器或者幻灯机来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成品”——无论它们水平高低,它们至少不是“半成品”。我不希望此时心有不甘而又满脸尴尬地向别人解释:“这张片子,其实如果你把它裁掉这些部分来看……还是可取的吧?”
3、用光

光影或影调效果好的作品,大多是有迹可循的:
- 善用早晚光线,营造低色温、底反差的画面,比如早晚霞、长时间曝光作品;
- 善用逆光或侧逆光,勾勒景物轮廓或制造剪影效果,增强画面的立体感;
- 善用侧光在非平滑物体表面造成的明暗差异,凸显物体的质感;
- 善用逆光凸显红叶、黄叶的色彩明度、饱和度以及树叶质感;
- 借用穿过云层或物体缝隙的集束光对主体的照射,得到类似舞台灯光的效果。比如西部高原的小村寨,常常能遇到光线照亮了村落、而四周的山体和田野则隐在云层遮盖下的暗影里这样的场景;
- 巧用物体在水面的倒影;
- 用慢门或减光镜延长曝光时间,使得移动的物件产生拖尾效果、水流成绸缎状、浪花成云雾状、快速移动的云层模糊化、夜里的车灯形成光带……等等。
以上这些用光技巧,不外乎是在光线的色温(色彩)、方向(入射角度、直射/折射/反射)、强度、光通量、照射范围等方面做文章。
出处:POCO
责任编辑:bluehearts
上一页 最全面的风光摄影技巧 [4] 下一页 最全面的风光摄影技巧 [6]
◎进入论坛摄影技术欣赏版块参加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