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互效率是产品可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用性评估的一个要点。相较传统互联网产品,当前移动产品在软硬界面的协同性以及网络环境方面还有很多差距,用户的交互效率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对移动产品交互效率进行一些思考,对我们在局限条件下设计出交互效率更高、用户体验更好的移动产品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于交互效率
ISO 9241对效率(efficiency)有这样的描述:
In HCI or Usability terms, efficiency is measured as the resources expended by the user in relation to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goals achieved. High efficiency is achieved when the user reaches his/her goals while expending as few resources as possible according to the mentioned ISO standard.
简而言之:效率是衡量用户任务正确度和完成度与所消耗的资源量关系的指标。落实到具体的移动产品交互领域,我们可以理解为:高效率即意味着用户通过更少的操作,花费更少的时间完成交互任务,达到目标。
如何理解移动产品交互效率?
我们可以从任务模型来理解交互效率。一般的移动端的使用行为可以简化为下图:用户通过交互操作完成一系列任务,消耗了时间,达到用户目标。

一般而言,每一个具体的任务(task)可以拆分成一个个子任务(sub task),而子任务的完成则依赖一系列的具体操作行为(action)。需要说明的是任务和子任务没有绝对的划分标准。(例如搜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一级任务存在,在购物网站中搜索也可以作为购物流程的子任务存在。)
移动产品的操作行为一般都比较简单:按键手机一般有点击、长按;触屏手机一般有滑动、点击、长按等操作。

在人机交互领域, Stuart Card、Moran等人提出的GOMS模型以及 KLM等模型都可从用户操作层面对用户当操作行为如单击、移动等做量化的研究,但由于这些模型基于理想的用户模式(用户了解任务并无干扰)和理想的操作模式(无操作错误),它们在具体实践中的作用还存在一些争议。本文无意再在具体操作层面做具体的比较,而试图从任务模型的几个要素:任务、操作行为以及用户的角度来做一些移动产品交互效率的思考。
出处:MUX
责任编辑:bluehearts
上一页 下一页 浅谈移动产品的交互效率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