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中国画是否呈衰败趋势,人们似乎有不同看法。但从人物画的发展形势看,确实是趋於衰落了。传统绘画的几个门类,山水、花鸟早已由附庸转而蔚为大国,道释人物不再能吸引文化精英阶层的注意;皇权和宗教势力的衰微、蜕变,使壁画失去了依附的空间;作为绘画创作主体的文人画家,不把研究人物作为他们必不可少的艺术修养功夫。因此,虽然在清末出现了任伯年这样杰出的人物画家,但继起者寥寥,未能挽回人物画发展的颓势。
西方绘画的传入,首先使人们觉察到中国画家在描绘人物的能力方面相形见绌。清代帝王对此作了简单干脆的选择──描绘皇家人物和文武功勋的重任,由欧洲传教士画家和他们的门徒承担。中国最後一个王朝的宫廷绘画(特别是人物画)与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同,西方绘画在其中居特殊重要的位置。尽管同时代文人多不以泰西绘画为然,但对皇帝、皇太后们之偏爱欧洲人物画家一事,未见有些许微词。原因之一是的确找不到可以代替那些外来画家的中国人物画家。
当“美术革命”、“中国画改良”的风潮骤然卷起的时候,足以与外来绘画相抗衡的画家不是没有,但都以山水、花鸟画为专长。在人物画领域里,无论从技巧修养,还是从精神力量看,不存在足以挽狂澜於既倒的传统大师。对这些事实予以注意,可以避免在讨论现代中国人物画发展形势的时候,陶醉於以感情代替历史事实的议论。
山水画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技法的不同,可分为水墨山水、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没骨山水、浅绛山水和淡彩山水等形式。在魏晋南北朝时已有发展,但仍附属於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
隋唐开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须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画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 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
元代山水画取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继续有所发展,出现新貌。山水画中重设色,多以石青、石绿为主色的画,称为青绿山水。
青绿山水有大青绿和小青绿,前者多勾勒,少皴笔,设色浓重,装饰性强,如宋代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後者,在水墨淡彩基础上薄罩青绿,如南宋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卷》。
潇湘奇观图 [南宋] 米友仁
江山秋色图卷 [南宋] 赵伯驹
元代汤垢说:“李思训着色山水,用金碧辉映,自为一家法。”南宋有二赵(伯驹、伯 ),以善作青绿山水着称。
中国的山水画先有设色,後有水墨。设色画中先有重色,後来才有淡彩。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这种设色特点始於五代董源,盛於元代黄公望,元代以後山水画家多以此为宗。
五代吴道子画物,落笔雄劲,而敷彩简淡,喜用用焦墨勾线,略施淡彩,世人称之为“吴装”,而山水画以水墨勾勒皴染为主、稍染赭色的画法,也称为“浅绛”,或称为“吴装”山水。
凡用中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为“金碧山水”,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多用於钩染山廓、石纹、坡脚、沙嘴、彩霞以及宫室、楼阁等建筑物。
万松风图 [宋]李唐
纯用水墨的画体,始於唐代,成於宋代,盛於元代,明清以後成为主流,在中国画中称为水墨画。即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取得“水墨晕章”、“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因受老庄哲学思想影响,以墨代色成为中国画一大特点。
唐代王维语:“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此语影响深远。唐代张彦远谓:“运墨而五色具,是为得意。”杜甫诗“元气淋漓障犹湿”指的就是水墨画。历代文人画家崇尚水墨,随着中国文人画的发展,由此水墨画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江风楼阁图 [唐] 李思训
富春山居图 [元] 黄公望
出处:七色鸟
责任编辑:蓝色
上一页 下一页 西洋画的常识和代表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