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婚书,大多用红纸墨书,人们不以为然随意扔掷。到了民国时期的婚书,制作精美,有的是绢面、硬本、手绘,人们虽有保存,但为数极少,一般是富豪绅士人家所用。
解放前的结婚证各地没有统一规定,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特色,式样大小各不相同,有的甚至带有买卖婚姻的残余。新中国成立后,结婚证书的基本内容各地大致相同,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在式样、图案、大小、颜色上不完全相同。结婚证上的图案有工厂、农村、国旗和毛主席像等。尤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半期,结婚证图案的政治色彩极浓。
从“奖状式”到“护照式”,从各地自行设计到全国统一印制,不同年代、五花八门的结婚证,见证着我国婚姻登记制度的变迁。
以下是建国来不同时期的结婚证,让我们一起回顾。
 |
 |
1950年的结婚证 |
1954年的结婚证书 |
 |
 |
20世纪40年代的结婚证书 |
20世纪60年代的结婚证书 |
 |
 |
1956年天津市颁发的结婚证书 |
“文革”时期的结婚证书 |
 |

|
“文革”时期辽宁省的结婚证书 |
1969年的结婚证 |
 |
 |
1970年的结婚申请书

1986年的结婚证 |
1972年的结婚证

2004年启用的新版结婚证 |
2004年1月1日新版婚姻登记证启用。
新式结婚证、离婚证封面均为枣红色。 新式结婚证封面烫金,离婚证封面烫银。为便于计算机打印,将现行竖排版改为横排版。证件内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监制印章。证件内芯全国统一编号(证件印制号)。证件封面及内芯文字根据需要进行了适当修改。
新式婚姻登记证书采用了更加严格的防伪措施。内芯纸张采用定向定位安全防伪水印币纸,水印图案为双喜。封皮采用进口纸张,内含无色荧光“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证书”和英文“M P R CHINA”及圆形“双喜”字样。

出处:蓝色理想
责任编辑:mo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