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6) 《男女性身体受接触反应兴奋度图示》 用冷暖色调来区分对于刺激的兴奋度。
以上举出的都是设计手段较单一的例子,实际设计中更注重的是各个方法间珠联璧合的巧妙搭配综合运用。通过对事件核心信息的把握来合理选择参数,并根据图表的目的、内容及风格来确定参数的视觉化元素,将这些有机结合就向功能与审美相统一的图表设计迈出了一步~

图(17) 《某位女士三个月的手工织物过程图》,这张看似简单的图表以手工物品数量,单个物品的制作时间、总耗时、制作顺序和商品销售流向作为参数,以栅栏条、色彩、线条和地图的应用将它们视觉化并通过巧妙布局达到时间与空间的相互融合。
另外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信息图表在国外的应用很普及,在中国读者中的接受度仍不高,更难以收到经济效益。究其原因,有的人认为国人的素质不够,有的认为现在图表设计的水平没有跟上。我们换一个角度考虑,是否由于图表本身不适于东方人的阅读习惯呢?自古以来我们的先人就创造出象形文字,图画和文字被高度整合,直至活字印刷术的出现,由于工艺流程和技艺的不同,使视觉图形与文字分离。
当今重又进入读图时代,人们照搬西方,急于将图片和文字杂交。殊不知中国的象形文字使我们在信息的获取上已如读图识字般便捷,现有的图表形式是否值得考量呢?
目前静态图表设计的网站很多,给大家推荐几个最近在关注的动态图表网站,还没有系统整理,希望能够跟大家共同学习~
原文:http://cdc.tencent.com/?p=2847
本文链接:http://www.blueidea.com/design/doc/2010/7922.asp
出处:Tencent CDC Blog
责任编辑:bluehearts
上一页 浅谈图表参数化设计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