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三 讲个故事吧。利用启动画面可以为标识讲一个故事。也许是章鱼保罗的月亮之旅也可以是大眼睛过大年。总之,不仅仅是标识,还有让你欣喜的故事。当然这种画面如果不经常更新,也会让你的应用程序过于偏向某个事件或某类人群,容易引起部分用户的反感。

案例四有的放矢的标识补充。能够做到即能体现应用对用户的作用,又不花哨。下面的例子是值得学习的。周末画报,就是喝着咖啡来看报,有情调的共鸣。网盘就是大堆的文件、图片、媒体信息的仓库。

场景二 直接进入应用程序主界面 iPhone上的某些应用程序采用了默认界面框架作为启动画面。用户会感觉应用程序响应很快——这一点在移动端非常有用,大多数应用程序没有这么做。如果加载时间过长,用户会认为是网络问题或者程序死机。利用界面框架作为启动界面,可以缓解用户对应用程序响应延迟的厌倦感。(一般这个界面是一张图,而不是真的控件组成的。)
案例一 谷歌应用程序在启动后,展现了一张简略的界面,有导航栏和标签栏。几秒后,搜索框出现,告诉你可以使用该应用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是一张假的图,所以不要将可用的功能或者可操作的模块做在这张启动画面上,误导用户程序已经可以使用。

出处:百度泛用户体验
责任编辑:bluehearts
上一页 启动画面不简单 [2] 下一页 启动画面不简单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