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有三个未接电话。 拨过去,那边说,听不出我的声音吗? 当然听不出。他说,我是XX。 ……最近生病经常会有幻觉,我立刻身陷混沌。 一个15年没有见面也没有任何音讯的人,怎么会从天而降? 我目瞪口呆。 少年时代的风,呼啸而来。 这是生活,还是小说?想起行走的雨说,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的回忆,已经是小说,至少也是散文了…… 15年,足以把一个那样的少年变成什么样的人? 这个人,15年的空白,我终于知道了一些碎片: 一如既往的粗鲁。 只念到高一。 所以当然就没上过什么美院。 什么工作都做过,甚至做到了4A公司的创意总监。 成为亚洲电视台在中国拍摄过的两个艺术家之一。另一个是琉璃工房的主人杨惠姗。 在北川办了一间免费的画室,教震区的学生画画。因为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半山腰上的一间画室(那间画室,我呆了很多年,他是师兄弟姐妹中的一个。最来去匆匆的一个。) 出了一本书叫《风间少年》。还想出一本书叫《去飘流》。画少年时经历过的所有美好。还有梦。 我摘录的就是《去飘流》中的一个故事,这是很多人从《疯狂的石头》里才认识的重庆过江索道,是重庆长大的孩子共有的记忆。这本书,他已经足足画了五年半…… 我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从小就坚定地认定他是一个天才,十几年过去了,我没看错。一个人画出了这样的作品,一辈子足矣。用他的话来说,画完了好去摆个麻辣小面摊了此残生。 等这本书出了,我会买。
《去飘流》之四“美妙的路途” 作者:沱沱
01
在沱沱毁灭镇上的小学以前,他被送到了南岸的婆婆那里,随后又被转学到了城里面。 所以现在在他的住处和学校之间,隔着那条长江,还有很多路。 他每天务必在长江上横渡两次,还要在山路和石梯上上下四回,才能完成受教育的任务。
大人们想的是:当他多余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这漫长的路途上以后,他就没有功夫去惹麻烦了,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沱沱很享受这漫长的路途。 “就像神仙一样啊!”他在给烧烧麦的信里这样形容到。
他很喜欢坐索道, 很喜欢穿过清晨长江上的那些浓雾,看那朝阳,“好像一个荷包蛋呀!”

02
他很喜欢悄悄地滑过那些城市的屋檐, 看飘来散去的雾气,看时隐时现的楼宇; 听楼梯上急促的脚步,听收音机播报的天气。
亲眼看着这个城市苏醒过来,“好有趣哟!”

出处:蓝色理想
责任编辑:moby
上一页 下一页 《去飘流》 [2]
◎进入论坛 艺术与设计版块参加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