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都有什么?
在互联网上可以看新闻、收发电子邮件、去坛子里灌水、用bt下电影、QQ聊天、成人网站、血雨腥风的网游、Blog、电子杂志、在线购物、社区交友……还有很多很多。互联网让我们可以方便的获取在中央电视台上看不到的新闻;和朋友通信、聊天;认识更多的人,找到自己的“组织”;电脑游戏变得不仅仅只是跟电脑较量,而是去砍“人”;无论你多么腼腆、内向,都可以和MM侃侃而谈(当然,谁知道那面会是个什么呢。)……
所有的这些,都是信息的交流。
用bt下电影和QQ聊天似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情,而实际上,它们都实现了信息的交流。我朋友的电脑里有一部电影---《撞车》,他推荐给我看,做了个种子。我用这个种子下载,下载完成后,观看。电影《撞车》这个信息就这样在我们俩之间实现了交流。如果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信息,比如,“以色列换总理了”,我的朋友可以在几秒中之内用QQ告诉我。虽然用时很短,但,和下载电影《撞车》一样,这也是一次信息的交流。
一位雷锋式的好站长将一张道德观念所不容但却深受群众喜爱的色情图片上传到了网站上。一位用户打开了这个网站,看到了这张图片,或许还另存到了自己的电脑中。一次信息交流实现了。
我将今天的一段奇遇写了下来,发布到了自己的Blog中,我的一位朋友看到了,为之惊叹,为之开心一笑。这个信息又被交流了。
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在实现着信息的交流,有的简单,有的复杂。
“即便用bt下电影和QQ聊天都可以被认为是信息交流,但它们必定不同啊,差别相当大啊。”是,信息的交流有很多的形式,也有很大的差别。
信息交流有“直接”和“间接”的属性。
人与人最直接的交流方式是面对面的交谈。目前,最接近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恐怕是视频会话。通过屏幕和音箱,可以看到对方的表情,听到对方的声音。这样的功能已经在一些IM产品上实现了。更间接一点儿的方式是单纯的语音对话,打电话就是这样的。同样,不只一个的IM产品也能实现这个功能。更间接的大概就是互发文字的聊天了。手机短信就是这样的。这也是IM产品的核心。MSN和QQ都有一项功能是“个人消息”,用户写入一些消息,他(她)的朋友直接就可以看到。我曾经帮一个朋友找兼职的翻译工作,就在“个人消息”中写入了“谁要找兼职的翻译……”。这个方式比起文字的对话来,显得更间接。我并没有去对某一个特定的好友说这些话,但是,好友们却知道了。我喜欢称之为“消极的信息交流”。更“消极”或者说更间接一些的方式是Blog。我将要说的话放到Blog中,而不是直接去和朋友说,朋友们能看到,也可以评论、trackback什么的。如果,我是某个网站的主编,我就可以将某一篇文章放到网站上,让其他人来看。对于其他人来说,就是在“看新闻”。此时,信息的交流已经相当间接了。一位读者要想对文章作者阐述自己的想法已经比较困难了。至于象ftp、电驴、bt,要实现信息的交流则更间接了。至少用户需要先下载、观看,这要比读一篇文章更费时间。又有多少人知道如何找到某个bt种子的作者呢?信息的发布者与接收者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着信息的交流。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示意图来表明从直接到间接的整个区间。

如图中所示,视频对话并不是直接交流方式的尽头,也许以后还会开发出更接近真实对话的方式。同样,FTP数据分享也不是最间接的交流方式,只要有需求,谁知道还会有多少种更间接的交流方式将被创造出来呢。
“直接的信息交流”和“间接的信息交流”都是有需求的。
我们为什么会选择发短信而不是打电话?似乎最重要的原因是“短信更便宜”。然而这却不是唯一重要的原因。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打电话一两分钟就能说清楚的事,我们却不愿打,而是发短信,经过若干次短信往来才搞定。算起来经济上并不便宜,而且花费了更多的时间。这是因为我们觉得这件事用间接一点儿的方式交流会更好。在实时的通话过程中,10秒钟的停顿会让对方产生很多猜测,“喂,你在听吗?”“现在说话不方便?”“怎么了?我说错什么了?”而短信的交流过程中,花上几分钟考虑该如何回复是很正常的。更间接的方式让一些人不善言词的人交流起来更从容。IM中的文字聊天与语音聊天同样存在类似的情况。
上面提到的“找兼职翻译”的例子也是一种对间接交流方式的需求。也许我知道有几个朋友可能能帮上忙,但是我却不愿意逐个的去问,只是将这句话写在那里,“谁有兴趣就来联系我”。IM产品为用户提供了这样一种交流方式。
互联网产品的发展方向并不是为用户实现最直接的信息交流方式,而是实现尽可能多样化的信息交流方式。
信息交流有“主动”和“被动”的属性。
除了直接与间接的属性,信息交流还存在“主动”与“被动”的属性。信息的交流需要发布者和接受者两个人。发布者是主动的,接受者是被动的。最小的信息交流单元是:发布者将信息发布出去,接受者收到。
在比较直接的交流方式中,一次交流通常会由很多信息交流单元组成,发布者与接受者的角色反复交替,比如,网上的文字聊天。你有来言,我有去语。无论是交流中哪一方,都既是接收者,又是发布者。在整个聊天过程中,某一方既不是主动的也不是被动的。
在比较间接的交流方式中,一次交流中的信息交流单元比较少,比如,ftp上传与下载。我将一个文件上传到ftp空间中,一个朋友去下载。发布者与接受者角色明确,主动与被动关系清楚。
出处:蓝色理想
责任编辑:moby
上一页 下一页 信息交流模型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