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颜色组合与不同的作品相搭配:
上述右方的作品都是传世名作。最下方的一幅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Guemica)的作品,我想顺便在这里说多几句。作品反应了德国军队在西班牙统治者的授意下,于1937年对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小镇进行血腥轰炸的控诉,作品展示了轰炸时的种种惨状(西班牙的佛朗哥政权是德国纳粹扶植起来的,而该小镇却一直不服佛朗哥的控制,该画直到佛朗哥在1981年去世后才回到西班牙)。该作品是毕加索为当时在巴黎举行的世博会所画。围绕着这幅画有两个有趣的插曲,成为了毕加索传奇的一部分。
1941年,德国军队已经侵占法国巴黎。盖世太保对当时住在巴黎的毕加索的画室经常进行搜查,因为他们怀疑毕加索窝藏着一些犹太人的朋友,同时对毕加索的“堕落画风”也非常不满。一天,一个纳粹军官又来到了毕加索的画室,希望想找到一些他与犹太人有联系的证据。这个军官看到桌面上放着一些由这幅画做成的名信片,他随手拿起来一张,然后问毕加索:“这是你的杰作吗?”。毕加索回答说:“不是我的,这是你们的杰作,拿一张去作纪念吧!”这个反唇相讥的故事确实很有趣,也一直被后人作为毕加索在德国纳粹面前所表现出的高风亮节。
这幅画的传奇一直延续到本世纪。2003年2月,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代表团提议以武力入侵伊拉克。鲍威尔当时在联合国作报告,以说明伊拉克藏匿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当日按照计划,鲍威尔事后要举行一个记者招待会。但最后有人突然发觉,在举行记者招待会大厅的墙壁上不知何时挂着一张《格尔尼卡》的复制品。当时美国的记者说:“这幅画让人分心,把它盖起来吧。”,于是在举行记者招待会的大厅里,一条大蓝布将这幅作品盖了起来。其实当时鲍威尔完全可以说:“不用了,就让它挂着吧,因为这幅画正是象征着伊拉克人民目前的种种挣扎及苦难,所以我们需要尽快出兵。”可惜鲍威尔也没有这种机智。这个故事对我来说更具有冲击力。因为这个故事是对这幅作品的最高礼赞:你可以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你可以动用最先进的武力四处出兵,但是,仅仅一幅黑白画,就让你感觉不自然,最后你需要盖起来,因为你无法直视它——这或许就是艺术的力量。


出处:logo设计在线
责任编辑:bluehearts
上一页 当艺术等于三角形 [1] 下一页 当艺术等于三角形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