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某妇产医院的标识系统:柔化了的触觉空间
布料传达出柔和的感觉,让产妇放松,另外便于拆洗,和“最好的酒店都用白色的桌布”是一个道理。




4. 松屋银座翻修时,外壁巨大的白色拉链
http://www.ndc.co.jp/hara/home/matsuya/sub_window/01.html
这是本书中最令我赞叹的设计。因为城市管理规定,这个板不能做广告之用。于是想出了随着工程的进展而展开,哪里完工,拉链就开到哪里的设计,在开幕前,就让人们对新的松屋银座充满了期待。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原研哉认真阐述了“设计领域的再配置”这一问题。“设计师的工作,并不只是设计实践。在当前环境中,为设计找到一个合适的场所,并对设计领域重新配置,对于设计师来说,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工作。”他也提到了“信息之美”,认为信息应该是一种产品,技术的进步并不能带来信息品质的提高,设计师们要做的就是提高信息的品质,增加传播的力量。
作为日本著名品牌“无印良品”的设计委员,原研哉以“无中生有”的理念为圭臬,凸显了“无”的力量。他对设计的思考远远超过了技术层面,而是围绕信息传达这一本质设计的本质功能,以充满自省的精神在神化和反思自己的设计意识。在原研哉看来,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所以,设计师要时刻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这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他正是以这一想法为中心展开论述。“日常”是原研哉反复提到的一个词,在他看来,这是设计的源泉,也是设计的意义。生活是最残酷的淘洗,只有适合生活的器物,才能代代相传,躲过漫长时日的侵袭。而艺术也好,文明也好,接着这些物质存在,才为我们所感知、认识、欣赏、继承。
今天的中国,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正如原研哉在书中所谈到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一个新基准,他嘱咐日本人应该对此保持平静和内观,再造成熟文化。那么我们呢?仅仅是依仗着青春期般的热情是不够的,我们也应该关注自己脚下的土地,争取在“这块土地”上做出属于中国又属于世界的设计。当创意成为产业,当设计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身为设计师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冷静和谨慎呢?
说明:文中所有黑体字均摘抄自本书。其中最后两段来自译者朱锷的序言,其他均为原研哉所写。
原文: http://www.wangxuntian.com/?p=923
本文链接:http://www.blueidea.com/design/doc/2011/8410.asp
出处:堇
责任编辑:bluehearts
上一页 读《设计中的设计》:无为无不为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