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设计理论 > 信息理解和信息构建
怎样设计"帮助"最有效? 回到列表 基于信息理解的信息构建
 信息理解和信息构建

作者:兔子 时间: 2008-04-09 文档类型:转载 来自:兔子的blog

第 1 页 信息理解和信息构建 [1]
第 2 页 信息理解和信息构建 [2]

八、信息理解的过程

人的大脑要接受和利用信息,首先就要理解这个信息,即对信息进行解释和表征。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看,解释是将不理解的 信息变为可理解信息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解释的过程中,人们对感受到的信息刺激加以选择和组织,在自身的经验、假设、动机情绪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下,在综合感受到的信息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知图式。

认识空间的形成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进行多次反复、直到得到合理的解释为止。由于个人的知识背景、心理状态不同,对同样的信息刺激可能产生不同的认识空间,也就是产生不同的信息理解。

如果我们对具有基本相同的知识背静的人们,根据他们可能的心理活动特点,设定某种信息刺激,是有可能达到促进信息理解的目标的。

九、信息理解可分为三个层面

  1. 信息符号理解:主要是对承载信息内容的标志物的认知和识别
  2. 信息含义理解:除了对符号的的认知和识别外,还需要对内容的深层意义的领悟,比如对词语潜在意义的领会
  3. 信息结构理解:是对信息整体的把握,这种把握是建立在以上两种理解基础之上的,但反过来会有助于对前两种理解的促进和加强

十、信息的发送和接受过程中的信息理解

信息的接受者只有对符号、含义和结构三种理解达到和谐和统一,才能更深入的掌握发送者发送的全部信息,并复制发送者的信息原意

在载体或界面层次上为促进信息理解而进行的设计工作是很重要的工作。

在今天已经感受到巨量信息的压力,他们迫切需要减轻巨量信息造成的认知负担,他们欢迎清晰化、可理解的信息。

十一、信息理解和信息构建的被关注的社会背景

  1. 信息环境的恶化
  2. 信息焦虑:信息焦虑是数据和知识之间的一个黑洞。
  3. 信息获取场景的变化
  4. 信息的内容和结构同样重要
  5. 人们心态的变化
  6. 对复杂信息加以组织的情况普遍存在
  7. 对化复杂问题为简单答案的渴求
  8. 对对话与交互的期待
  9. 经济学规则的变化

十二、信息理解和信息构建的关系

必须在用户所思所想和设计者所思所想之间建立微妙的平衡

  1. 信息理解是IA的前提
  2. 信息理解是信息构建的目标

UX和IA的区别:用户体验是建立在对用户理解的基础之上的,而信息构建是建立在对信息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十三、信息理解的两层含义

  1. 在信息理解基础之上建立信息体系结构,我们把它称为“信息理解1”
  2. 建立的信息体系结构和展示的信息内容是可理解的,我们把它称为“信息理解1”

十四、信息理解和信息构建的关系模型

本文链接:http://www.blueidea.com/design/doc/2008/5647.asp 

出处:兔子的blog
责任编辑:bluehearts

上一页 信息理解和信息构建 [1]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更多相关链接
基于信息理解的信息构建
CSS Frameworks的概念
你是真正的用户体验设计者吗? Ⅲ
你是真正的用户体验设计者吗? Ⅱ
你是真正的用户体验设计者吗? Ⅰ
作者文章
基于信息理解的信息构建
关键字搜索 常规搜索 推荐文档
热门搜索:CSS Fireworks 设计比赛 网页制作 web标准 用户体验 UE photoshop Dreamweaver Studio8 Flash 手绘 CG
站点最新 站点最新列表
周大福“敬•自然”设计大赛开启
国际体验设计大会7月将在京举行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标志征集
云计算如何让安全问题可控
云计算是多数企业唯一拥抱互联网的机会
阿里行云
云手机年终巨献,送礼标配299起
阿里巴巴CTO王坚的"云和互联网观"
1499元买真八核 云OS双蛋大促
首届COCO桌面手机主题设计大赛
栏目最新 栏目最新列表
国外创意名片设计欣赏
情感化界面
线下项目工作流程(归纳篇)
线下项目工作流程(分析篇)
简约而不简单-Practise平面设计
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
优秀名片设计
专题头图的秘密武器
别让UED忽悠你(2):多少钱一斤
别让UED忽悠你(1):天生的矛盾
>> 分页 首页 前页 后页 尾页 页次:2/21个记录/页 转到 页 共2个记录

蓝色理想版权申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若有侵犯作者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修改。

您的评论
用户名:  口令:
说明: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参与评论。如果您不是本站会员,你可以注册 为本站会员。
注意:文章中的链接、内容等需要修改的错误,请用报告错误,以利文档及时修改。
不评分 1 2 3 4 5
注意:请不要在评论中含与内容无关的广告链接,违者封ID
请您注意:
·不良评论请用报告管理员,以利管理员及时删除。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评论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本站发表的作品,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推荐文档 | 打印文档 | 评论文档 | 报告错误  
专业书推荐 更多内容
网站可用性测试及优化指南
《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1》
《跟我去香港》
众妙之门—网站UI 设计之道
《Flex 4.0 RIA开发宝典》
《赢在设计》
犀利开发—jQuery内核详解与实践
作品集 更多内容

杂⑦杂⑧ Gold NORMANA 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