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任何产品的发展目标,都是希望占八成的普通用户不断的向占二成的活跃核心用户转化。
③对于传播特征明显的社区类产品(微博等),活跃核心用户的信息原创及信息传播范围比重却占到绝大部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引导着其他八成普通用户,因此核心用户的口碑作用不容小视。
结论一:根据①/②/③的分析,该部分核心用户虽然不足二成,但稳定且成群,伤害不得,因此不能舍弃旧版的运维,应该予以保留。
判断二:
①目前该产品,处于快速上升期,新用户增量明显,稳定用户群也在不断扩大,并且用户在产品中的行为习惯正在逐渐形成、悄然固化。
②新/旧版本的子产品对于新用户来说,就是面对着同一个产品的两种形态,这意味着用户面临一次选择成本的付出,更面临着两种不同行为习惯的形成。
③产品对于用户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并且是一个艰巨的长线任务,也是一个较难逆转的风险任务。
结论二:根据①/②/③的分析,应该旗帜鲜明的让新用户使用新版;同样地,尊重旧版用户的行为习惯。因此,应该让旧版用户默认进入旧版,然后撤掉新版产品的旧版入口。
判断三:
①产品新功能不断上线,用户量快速上升,因此这一阶段的产品目标,应该是集中精力照顾新用户,其他一切皆浮云。
②如果按照结论二操作,这1%的用户将再无增减,并且未来基于新版子产品的功能升级等变化,也无法惠及这部分旧版用户。 因此仍然有可能伤害到这部分用户,造成麻烦。
③让这部分用户从此告别新版,默认进入旧版,本身就是代用户作出了选择,并埋下了麻烦的种子。
结论三:既然本着尊重用户的原则,为该部分用户保留了旧版,那么也应该尊重到底,一是让用户在新旧之间作出选择,而非默认进入旧版;二是让用户知晓选择旧版后存在的不可预知的麻烦,让用户自己掂量。
理想结果:为1%的旧版用户提供一次选择,选择中说明使用旧版后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提供两个选项:“默认进入旧版”、“选择新版”。此外,在新版中关闭所有旧版入口,并在旧版中提供升级新版的永久入口。此后,便集中精力做好其他事情,再也不用考虑这1%用户的苦疾了。
总结一下:
场景一告诉我们,在处理用户需求的时候,要仅仅围绕当前需求的实现过程解决问题,用户口渴即为找水的过程、用户回家即为解决交通的过程,话虽简单,但要认真分解简单过程中的痛点,才是满足用户的最佳途径。但是,如果你所面对的需求存在N种实现过程,岂不是手忙脚乱?
场景二告诉我们,要从大到小、从通性到个性的分析N种方法的优劣,圈定最靠谱的解决方式,然后才能锁定用户的痛点。做到这种境界何其难,但只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用户需求,了解用户的苦疾、吃透用户的心思,便能培养自己的用户同理心,在需求分析这条复杂的路上占得先机。
本文链接:http://www.blueidea.com/design/doc/2011/8289.asp
出处:劣松·良品
责任编辑:bluehearts
上一页 分析用户需求:在场景中寻找"痛点" [1]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