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问题
如果“可用性”的各个维度在所有产品中都同样重要,那将是非常方便的。然而并不是这样,就像可用性需求在每个产品中都因具体的使用环境而不同一样。需要考虑一个具有重复性的任务和一个游戏之间的差别。这提供了一个用5E去理解一个产品中的可用性需求的机会。

5E中的平衡和关系为界面设计确定方向,并且帮助确定用户调查和可用性评估的具体技术。它可以为设计建议好的途径,并且认识到哪些地方可以进行必要的协商。
这里接下来有两个例子,一个是博物馆的网站,一个是注册更新的表格,两个都是为普通大众服务的。
一个博物馆网站
对于博物馆网站来说,最重要的三个维度是:

·吸引力:“我想看看这是个什么博物馆,对其中的展览有一个印象。” ·效率:“我想知道的是它的地址和开放时间。我得浏览多少页才能找到我要的信息?” ·有效性:“上次我用这个网站计划参观博物馆的行程,但是时间错了,所以我根本没进去看展览。”
一个注册信息更新表格
形成对比的是,在注册信息更新表格的页面中,用户说:

·错误宽容度:“如果我做错了什么会怎么样?我能改正确吗?” ·易学性:“别告诉我为了更新这个东西我还得去读手册。他们不能做得更容易理解一些吗?” ·效率:“在线做这些事情比我打电话寻求技术支持更花时间。”
让5E贯穿整个过程
在针对某个项目选择维度的时候,我也在发掘和理解该项目的一些特性,这些特性会对界面设计有建设性的帮助,并且为可以为该项目制订量体裁衣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过程。如我们所见,5E在项目中的每个阶段都同样有效。
虽然是以谈论“可用性”作为起点的,但是给可用性下定义这项工作,的确在整个“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过程中是非常有价值的。
5E也可以作为一种宣传和倡导的工具。为每个维度建立具体的用户描述,可以帮助项目组展现那些他们所不了解用户的领域,这样做,强有力弥补了那些知识的空缺。一个参与者在会议阶段曾经评论说,很多人对从未见过面的人很难说出一些话,他在未做过之前没有意识到他知道的有多么的少。
最初的设想和在对话中探索
在一个项目组进行第一次讨论时,根据参与者在其中的角色不同,他们的“可用性”经验不同,他们对于用户的知识的深度不同,有几种不同的技巧。总得来说这个过程很简单:
·讨论5E中的每一个E的意思,确定每个人都理解了这些E,以及该项目中有可能如何理解这些E。 ·找出(或者创造出)一些能够反应用户针对每个E的态度的典型的用户评论。可以列出一个角色(Persona)的、几个角色的、或一个用户群的。 ·讨论在项目中,每个维度相关于取得成功的重要性(并且还有全部的可用性),记录排列5E优先顺序的原因。
在这个环节中应该选择一些对这个小组来说比较恰当的方式和形式。Scott McDaniel和一些同事曾经用游戏来设置优先级。在这个途径中,项目组有100美元分摊到5个E商。他们在每个维度都化一些钱,但是一些会比其他的更有价值(并且花费更多)。用游戏来做如此重要的决定看上去好象太轻佻了一些,但是在一些项目组中,它的确是完美的“破冰者”。重要的是让组员们谈论可用性,并且思考我们所说的可用性在他们的项目中是什么意思。
出处:UI花园
责任编辑:moby
上一页 可用性的维度 [2] 下一页 可用性的维度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