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设计理论 > 文革视觉文化与文革风格视觉设计
越减越妙 回到列表 即时通讯软件中的模式问题
 文革视觉文化与文革风格视觉设计

作者:张磊 时间: 2006-10-10 文档类型:转载 来自:设计在线

第 1 页 文革视觉文化与文革风格视觉设计 [1]
第 2 页 文革视觉文化与文革风格视觉设计 [3]
第 3 页 文革视觉文化与文革风格视觉设计 [3]
第 4 页 文革视觉文化与文革风格视觉设计 [4]

虽然色彩具有很强烈的感染力和象征性,但是由于比较抽象,很难像图形或字体一样独立传达意念,所以更多的必须结合具体的设计意念来进行分析。前卫艺术家潘星磊曾在九七的敏感时刻在香港做了一件足以让他坐牢的行为艺术--他在公共场合把英维多利亚女皇的塑像用油漆泼成了红色!在这件艺术行动中,很显然红色扮演了一个关键性的角色,是具有明确政治指向和符号特征的象征色。随着当代社会意识形态敏感性的下降,艺术家对于红色政治性一面的运用往往是隐蔽和暗喻式的,更多的是意图利用受众对于红色的复杂审美感受而使艺术作品的读解变得丰富多元,得到大量的历史附注信息。而红色作为最主要的一种文革色彩,它的发展基本可以反映政治色彩整体上的命运。

文革风格视觉设计从早期开始便多以非主流,非盈利性,文化性甚至是地下的设计居多,多是表达文化理念的一些非商业性的独立出版项目,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前卫色彩。

欧宁主编的音乐文化杂志--《新群众》是文化性文革风格视觉设计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欧宁选取了文革视觉文化的元素对《新群众》进行整体设计,第一期的封面图形是将文革期间常见的工农兵形象进行部分的置换,将他们手中的阶级斗争工具换作吉他等乐器,下面是刊名和"全世界音乐群众联合起来"的繁体字样,一颗大大的五角星作底图,整体上追求手工木刻的黑白粗犷的视觉效果,内页也多配有珂勒惠支风格的木刻插画。《新群众》的设计是对文革视觉文化的一种解构,通过将文革的群众运动置换语境,挖掘出革命的前卫激进的时代精神,来喻示音乐传播理想,改造社会的作用和目的。

虽然文革风格视觉设计早已在前卫艺术和文化类的设计项目上取得相关进展,但是在主流的商业设计中出现还是近年来的事。2000年夏天,北京青年报上出现了灵智大洋广告公司为酷必得网站所作的系列平面形象广告。这几则广告都以文革视觉文化为基本造型元素,几个外形俊朗的时尚青年再现了文革时期的武斗形象,或三个男青年手持利斧,跨步站立,或几个男女青年都右臂曲起举在胸前作出"捍卫"的姿势,配以"弟兄们,砍"和"姐妹们,上"等双关广告语,将和电子商务有关的"上网"和"砍价"这两个概念用诙谐和戏谑的方式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应该说这是一次大胆的解构文革视觉文化的尝试,用特殊年代的视觉形象来激活"酷文化"的内核,获得颇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酷必得网站形象广告的例子说明随着当代社会日益增强的宽容性,多元性和后现代特征,消费主义的商业特征使文革视觉文化不再禁锢于与生俱来的政治色彩,转而寻求在商业形态中的再生,新的文革视觉语言充满了革命怀旧,渎神快感和商业主义的混合意识。通过解构文革视觉文化可以使其重新进入设计师的视野通道,获得新的时代品格,满足轻松和易于理解的审美愉悦。由此,文革风格视觉设计开始频频在主流的商业设计中出现,不再是只针对少数人的边缘性设计,而是成为最具有"本土视觉语言"特征的风格元素之一。

新时期的文革风格视觉设计具备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特征,一个是时尚化,另一个是通俗性。时尚化是指文革风格视觉设计在大众文化中被重新包装为时尚和潮流的概念。时尚概念的建立一方面依托于对既有视觉经验的迎合,另一方面是由于这种未有完全确定的政治和道德评价的视觉文化与生俱来的叛逆气质和激情活力,这混合了猎奇,冒险,怀旧,触犯禁忌等多种复杂的审美快感。通俗性是指文革风格视觉设计中与时尚化相对立的另一倾向,通俗性的文革风格视觉设计通过挪用文革视觉资源或套用文革视觉语境来达到通俗易懂,简单直白,以追求世俗化的效果。通俗性文革风格视觉设计在表现上往往保留了文革视觉文化中粗犷功利的一面,追求对比强烈的视觉刺激,以削弱美感来加强第一眼的视觉冲击力,用最浅显易解的视觉语言传达信息。

ABSTRACT
This dissertation has two purposes. The first one is to find the sketch of the Visual culture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with the point view of visual design, and to settle and induce it with the concept of VI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other purpose is to interpret the evolution and characters of VIS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t is also about how to explore a way to endow VIS with new characteristics in new era and the possibility of VIS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being a design style with Chinese character.

出处:设计在线
责任编辑:moby

上一页 文革视觉文化与文革风格视觉设计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更多相关链接
越减越妙
上网干什么?
UE设计细节——登录
从交互设计的角度说用户登录
手绘漫画风格icon-Sketchy icons
关键字搜索 常规搜索 推荐文档
热门搜索:CSS Fireworks 设计比赛 网页制作 web标准 用户体验 UE photoshop Dreamweaver Studio8 Flash 手绘 CG
站点最新 站点最新列表
周大福“敬•自然”设计大赛开启
国际体验设计大会7月将在京举行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标志征集
云计算如何让安全问题可控
云计算是多数企业唯一拥抱互联网的机会
阿里行云
云手机年终巨献,送礼标配299起
阿里巴巴CTO王坚的"云和互联网观"
1499元买真八核 云OS双蛋大促
首届COCO桌面手机主题设计大赛
栏目最新 栏目最新列表
国外创意名片设计欣赏
情感化界面
线下项目工作流程(归纳篇)
线下项目工作流程(分析篇)
简约而不简单-Practise平面设计
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
优秀名片设计
专题头图的秘密武器
别让UED忽悠你(2):多少钱一斤
别让UED忽悠你(1):天生的矛盾
>> 分页 首页 前页 后页 尾页 页次:4/41个记录/页 转到 页 共4个记录

蓝色理想版权申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若有侵犯作者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修改。

您的评论
用户名:  口令:
说明: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参与评论。如果您不是本站会员,你可以注册 为本站会员。
注意:文章中的链接、内容等需要修改的错误,请用报告错误,以利文档及时修改。
不评分 1 2 3 4 5
注意:请不要在评论中含与内容无关的广告链接,违者封ID
请您注意:
·不良评论请用报告管理员,以利管理员及时删除。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评论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本站发表的作品,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推荐文档 | 打印文档 | 评论文档 | 报告错误  
专业书推荐 更多内容
网站可用性测试及优化指南
《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1》
《跟我去香港》
众妙之门—网站UI 设计之道
《Flex 4.0 RIA开发宝典》
《赢在设计》
犀利开发—jQuery内核详解与实践
作品集 更多内容

杂⑦杂⑧ Gold NORMANA 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