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公司吸烟室里的窗,为了避免宝贵的烟雾从这里流失,窗被封了,是用胶粘住的。虽然有很大的提示,但是,还是被人强行打开过。那时,这里是有把手的,象其它窗一样。后来把手被拆掉了,不再有人试图去开窗了。
之前虽然也有很醒目的文字提示,但是还是有人要开窗,因为上面有个把手,有把手意味着可以扳动。即使有提示,那个试图开窗的人还是会给自己想出一些看似合理的解释,比如,“是不是有人恶作剧?”“是不是说,不建议打开?其实,打开也不要紧的”……
之后拆掉了把手,不再有人去尝试强行打开了。既然不希望用户去操作,那么就不提供操作手段。仅仅是告诉了用户正确的信息还不够,还要避免出现不正确的暗示、引导。
我们设想一个更极端的例子,如果给马路上的井盖上装上一个把手,显然会有行人试图打开它,尽管并没有什么提示邀请行人这样做,并且,行人也不会有打开井盖的需求。错误的引导会引发出错误的操作,即便那个错误的操作看上去是荒谬的(如果是要偷井盖卖钱那就不荒谬了,那是可耻)。
下面回到网页上来:

这是一个发表评论的功能。 未输入内容前,点击“张贴评论”按钮,会弹出对话框提示“请先输入评论”。对于这个发表评论功能,将按钮初始状态设置为“disable”是比较合适的。“因为,现在还不可以张贴,所以,那个按钮不可以点击”。如下图:

出处:蓝色理想
责任编辑:blue
上一页 下一页 拆掉窗上的把手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