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类:用类似或相关性来组织资料,适用于多层级信息分解。

5.Fitts’s Law 费茨法则
1954年由Paul Fitts提出:移动到一个目标的时间,跟目标尺寸及到目标的距离有关。移动对象不仅包括直接接触,如手指,也包括用一个物体去移动,如鼠标。
MT=A+B log 2(D/S+1);
MT=到目标的移动时间;A=0.230s; B=0.166s; D=指示装置与目标的距离;S=目标尺寸。如图所示:

适用于快速、指示性动作,不适合持续的动作。
6.Hick’s law 席克法则
以英国心理学家William Edmund Hick命名,当选项增加时,下决定的时间也增加。可以用来测出,当有多重选择时,需要多少时间能做出决定,适用于简单判断的场景,对需要大量阅读和思考的情景并不适用。
RT=a+b log2(n),
RT=反应时间,
a=与做决定无关的总时间(前期认知和观察时间),
b=根据对选项认识的处理时间(从经验衍生出的常数,对人来说约是0.155s)。
7.Gutenberg Diagram 古藤堡图表
古藤堡把显示媒介分为五个区间, 视觉流从左上角到右下角。

出处:Tencent CDC Blog
责任编辑:bluehearts
上一页 浅谈几个设计法则 [4] 下一页 浅谈几个设计法则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