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保护
以腾讯微博为例
月光博客解读说,QQ上78%的用户本心是拒绝双向关注的,或者说78%的时候,人们不希望双向关注。从结论来看,尽管腾讯拥有了着无敌的用户基数,他可以让每个QQ号都是成为微博用户,但是腾讯本身覆盖的相互关系反而会成为用户的心理阻碍。在超过3/4的时候,人们对此有所顾虑。
看来,垄断和捆绑对于利基市场而言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抛不开沉重的隐私包袱。
以脸谱为例

脸谱的群组功能
随着脸谱用户好友的数量呈几何上涨趋势,身份角色也一直困扰着用户。面对这种情况,脸谱改进了“群组”功能,能有选择地与朋友分享信息。这样,请“病假”出去约会的消息,上级就不得而知了(好吧,这不是个好例子)。
群组本身的隐私保护也做得相当完善,包括开放、封闭和隐秘三种模式,详见文末参考资料7。
选择性开放
拿地理信息来说,对于不同的关系,不同的场景,提供位置的精度是不一样的。国内来说,最大的单位是省份,其次是城市、区、街道。任何跨距大的签到信息,对于收到接受人来说,都是冗余。比如,常居武汉的张三和常居杭州的李四是老朋友,他们之间的任何签到都没有具体意义;只有当一方去对方城市做客时,才能体现价值。可惜,位置服务仍在不加区分、不遗余力地到处散播地理信息,就我个人而言,是不甚反感的。

Live中令人困惑的隐私设置
当然,就隐私保护精度来讲,正如《一路求实》所言,能不把选项抛给用户,就尽量不要徒增麻烦。
出处:蓝色理想
责任编辑:bluehearts
上一页 基于内容、位置与关系的探索模式 [3] 下一页 基于内容、位置与关系的探索模式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