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设计理论 > 也许那是一个广告?
GUI设计禁忌 回到列表 几种典型配色方案
 也许那是一个广告?

作者:臭鱼 时间: 2005-11-25 文档类型:合作网站提供 来自:中国UI设计网

chinaui.com 独家授权 请勿转载

广告总是令人厌恶的,但也还可以理解,毕竟这是网站赢利的一个手段,人家免费提供那么多资讯,还不许人家登几幅广告?

但是,有一种广告不仅是可恶的,简直令人发指!

想必您也见到过网上的这种广告吧,或许您也上过它们的当。被骗过的肯定不只您一个,至少还有我。

这种欺骗性广告的设计思路可以分成三种:

1.内容的欺骗
这种欺骗比较直接,以文字为主,加上下划线,但都是在一张图片里实现的,整张图片指向该广告页面。

2.利用特定图形界面元素欺骗
比如一个下拉选择框,一个文本输入框......

3.利用网站常见表现方式
网页表现形式的组合拳,一个文本输入框加一个搜索按钮,两个文本输入框加一个登录按钮,若干个单选按钮......

这些欺骗性广告之所以能得逞,是源于用户对图形用户界面的认知。用户知道有下划线的文字是有链接的;用户知道文本输入框里可以输入文字;用户知道下拉选择框可以打开。

用户的认知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用户用户相信网页上有下划线的文字是有链接的,相信文本输入框是可以输入文字的......

欺骗性广告正是在滥用用户对界面的信任,使得当用户看到一个下拉选择框时,会产生怀疑:“那未必是一个下拉选择框,也许那是一个广告?”

如果信任被打破,那么与之对应的因果关系也就不存在了。“狼来了”的故事讲的再清楚不过了,当别人不再相信放羊孩子的话了,也就不会再跑来打狼了。当互联网用户不再相信一个文本输入框真的可以输入文字了,也就不会再点击了。当然实际并没有这么夸张,用户不会因为上当点击了某一个欺骗性广告就再也不上网了,不过,用户会再以后的使用中对界面存有戒心,提防上当。这使得用户的使用效率降低了。

界面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为了提高用户使用效率,设计师们在努力的统一表现形式,这也正是一类产品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电视遥控器最开始的设计五花八门,逐渐地,设计师注意到用户使用最多的按键是“上一频道”、“下一频道”、“加大音量”、“减小音量”,于是越来越多的遥控器将这4个按键设计的与其他键有所区别且更加容易点击,渐渐的这4个按键在所有遥控器上有共同的特点:按键较大,造型与其他按键有所区别,两两一组。所以现在即使是你从没使用过的电视遥控器,你也能很快的找到这4个按键。设计上的规范使得用户的学习过程更加容易。

互联网界面的设计演变也在从无序向有序的过程中。设计师的表现方式在逐渐统一:在页面靠上的位置安排搜索功能,由一个单行文本输入框和一个搜索按钮组成。用户也逐渐地有了相应的认知:如果要搜索,应该在页面的上部找到一个单行文本输入框,输入关键字后点击后面的搜索按钮。然而现在欺骗性广告也使用了同样的表现方式,那么上述的用户认知就不成立了。设计师如果需要给页面设计一个搜索功能应该怎么办呢?应该怎么去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呢?没法了解,因为用户没有习惯,用户无法建立习惯,用户的习惯被利用了。

交通标志是每一个司机都应该认识并且遵守的信号,如果在路边立一个与交通标志表现方式相似的广告牌,上面显示“前方500m是XX饭店,欢迎光临!”这样此饭店的生意一定红火。但是这样却干扰了司机的注意力,司机认为交通标志应该指引自己如何驾驶,而其中却出现了与指引驾驶无关的内容,那么司机将会对交通表示产生质疑,交通标志的作用也将减弱,所以在交通法规禁止使用与交通标志表现形式相近的广告牌。而谁为互联网制定法规呢?

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人们过度砍伐树木,后来发现生态环境被破坏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恶化了,意识到了危害,人类开始有节制了,制定法规限制树木砍伐。乱砍滥伐会被判刑,而制作欺骗性广告倒是有可能被夸奖为有创意、思路开阔。在目前的互联网公司里,设计制作广告的设计师往往同时肩负着网页的设计制作。如果这些设计师自己就在制作欺骗性广告,损害了用户对界面的信任,破坏了网站的环境,那怎么能设计出高效、易用的网页呢?请看下面的一个实例:

乱砍滥伐还有可能是你砍树,破坏别人的环境,而制作欺骗性广告就是你砍树,你遭殃。这种做法与自掘坟墓相比,区别仅仅是后者的劳动强度大些。

马三立老先生有个著名的段子:《逗你玩儿》---“谁啊?!”“逗你玩儿!”“谁啊?!”“逗你玩儿!”“你这倒霉孩子,到底谁啊?!”“逗你玩儿!”...啪!!!一个响亮的大嘴巴子。

谁来给欺骗性广告这个倒霉孩子一个响亮的大嘴巴子呢?

如果哪个老板要做这样的“设计”,麻烦把这个文章的链接发给他看。

在本站转载此文章四小时后,几个案例中的广告主迅速对此进行了反应,进行了危机公关,我们对案例做了技术处理,非常感谢这些公司对此的重视和认识,我想,在这些公司的带动下,大家不再玩这些欺骗性的花招,还网络一些信任,这就达到了此文的目的。毕竟骗来的点击,数字是好看了,但形象是给毁了。

本文链接:http://www.blueidea.com/design/doc/2005/3015.asp 

出处:中国UI设计网
责任编辑:moby

相关文章 更多相关链接
读"设计的3个C"之构图
互联网设计操作参考
设计,以"更好的人"为本
网页的栅格系统设计
阿里中秋logo设计过程记录 Ⅰ
作者文章 更多作者文章
文字还是图标?
中文按什么顺序排列?
浏览器能弥补宋体缺陷?
购物网站交互设计上的缺陷
用外国人的手写中国字
关键字搜索 常规搜索 推荐文档
热门搜索:CSS Fireworks 设计比赛 网页制作 web标准 用户体验 UE photoshop Dreamweaver Studio8 Flash 手绘 CG
站点最新 站点最新列表
周大福“敬•自然”设计大赛开启
国际体验设计大会7月将在京举行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标志征集
云计算如何让安全问题可控
云计算是多数企业唯一拥抱互联网的机会
阿里行云
云手机年终巨献,送礼标配299起
阿里巴巴CTO王坚的"云和互联网观"
1499元买真八核 云OS双蛋大促
首届COCO桌面手机主题设计大赛
栏目最新 栏目最新列表
国外创意名片设计欣赏
情感化界面
线下项目工作流程(归纳篇)
线下项目工作流程(分析篇)
简约而不简单-Practise平面设计
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
优秀名片设计
专题头图的秘密武器
别让UED忽悠你(2):多少钱一斤
别让UED忽悠你(1):天生的矛盾

蓝色理想版权申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非我站原创的,按照原来自一节,自行链接)。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若有侵犯作者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修改。

您的评论
用户名:  口令:
说明: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参与评论。如果您不是本站会员,你可以注册 为本站会员。
注意:文章中的链接、内容等需要修改的错误,请用报告错误,以利文档及时修改。
不评分 1 2 3 4 5
注意:请不要在评论中含与内容无关的广告链接,违者封ID
请您注意:
·不良评论请用报告管理员,以利管理员及时删除。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评论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本站发表的作品,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推荐文档 | 打印文档 | 评论文档 | 报告错误  
专业书推荐 更多内容
网站可用性测试及优化指南
《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1》
《跟我去香港》
众妙之门—网站UI 设计之道
《Flex 4.0 RIA开发宝典》
《赢在设计》
犀利开发—jQuery内核详解与实践
作品集 更多内容

杂⑦杂⑧ Gold NORMANA 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