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属性”是一个常常被我用在产品设计和产品体验上的词汇。
这不是我发明的,我在上一家公司A.O.Smith热水器的时候,做了一段时间用户调研,我们的调研公司使用了一个叫“科诺(Kano)模型”的东西帮助我们分析产品的各种属性,有关产品几种属性的内容我记下来了。很长时间以来,我发现这样的概念完全可以用在我们的互联网产品设计上,甚至在很多产品设计上都可以套用,还很管用。
于是我在很多场合开始讲这个概念,结合我的一些经验和理解,有一些优化吧。很多人也对这个开始很感兴趣,弄得好像是我提出来的东西一样。我在这里试图详细阐述一下吧。
在UCD年会上我分享了所谓的产品“四种属性”,当时的解释是,所有产品的属性可以分为四类,他们是:
必备属性 产品必须具备的属性。比如电视机必须能出影,比如微博必须能发布能关注,满足用户对产品最基本的需求。
可有可无属性 用户认为是产品无所谓的属性,比如电冰箱可以放音乐。
魅力属性 用户认为产品特别有吸引力的,区别于其他产品的特别属性。
不可接受属性 产品不可以具备的属性,也往往和必备属性相对立。比如在中国使用110伏电源,微博不能转发等等。
其实这是被我简化和概念化了的模型,关于这个的原始资料和相关分析方法,我们在文章后面会附上,相信对做用户和产品研究的同学会有帮助。
其他三个概念都非常好理解,唯独“魅力属性”,需要详细说说,这也是我认为最有价值的属性。更是所有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时需要考虑的东西。这东西,没有没所谓,有了,还真丢不掉。
举例来说:
前几天子柳在微博上发的那条,在QQ邮箱,如果你写了诸如“请见附件”之类的文字,然后还忘了粘贴附件,就会蹦出一个框。够可爱吧?

这就是挺典型的魅力属性,用户会觉得这功能好贴心啊。一种让人很温暖的提醒。
用wap版的微博,如果服务器忙,会看到这一屏,让人觉得要笑出来。没什么用,但显然比只说上面一句有用,还为服务器争取了时间。

出处:taobaoued
责任编辑:bluehearts
上一页 下一页 细说产品的"魅力属性" [2]
|